自从我国马来西亚由首相“发明又发起”了【一个马来西亚】的口号,那个“1”字在此就于是乎。。。变得风行遐迩不需多述。
“一”呐?姑且就以咱华夏文化来论说,其中学问可大咯!这个“一”究竟是个什么复杂的东西?儒家称之为“性”,道家称之为“道”,佛家称之为“真如”、“佛性”等等。但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东西,都只是名词。我们能不能在我们的精神上、心性上找到这种“一”的感觉?这个是重点,同时也是难点。
儒家的天、命、心、性、理皆为一体,统于道分于道而具异名,人的心性实属只一件 。守一为法要乃为“一以贯之”。
《道德经》有云: - “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”这一串都是在讲“得一”,都在讲“守一”。“天得一以清”,天干干净净的,没乌云笼罩,也没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,那么天真是一片舒舒服服、清清净净的。这就是乾卦的精神了。【乾为天】 - “天得 一”就是纯乾嘛!那么,“地得一以宁”,“地得一”就是【坤为地】纯坤的状态,也就是“厚德载物”的状态,就是效法天道、柔和顺承的状态。试在 《道德经》里找找这几句的感觉,这几句在老子眼里,也是说得斩钉截铁,提出要“得一”、“守一”。
咱中土禅宗有个说法:“但得一,万事毕!”真正得了“一”,那什么事情就都好解决了。禅宗就有个话头: 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”这个话头也不简单,更是要慢慢参。有些人 参话头不会参,就会耍点小聪明,你让他参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”他觉得很简单的顺口就说出:“万法纵归一,一也纵归万法。”这有啥用呢?这不等于是在“鸡生蛋,蛋生鸡”中打团转嘛!其实不是那么回事。不如就试试把这个话头拿来乱侃一番,就像庄子在《齐物论》中说的“予尝为汝妄言之,汝以妄听之”那样。 这个话头说白了,没有什么“一归何处”,只有“万法归一”!明白了吗?你只有真正归了“一”,到了境界,才能晓得“一归何处”。
咱中土禅宗有个说法:“但得一,万事毕!”真正得了“一”,那什么事情就都好解决了。禅宗就有个话头: 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”这个话头也不简单,更是要慢慢参。有些人 参话头不会参,就会耍点小聪明,你让他参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”他觉得很简单的顺口就说出:“万法纵归一,一也纵归万法。”这有啥用呢?这不等于是在“鸡生蛋,蛋生鸡”中打团转嘛!其实不是那么回事。不如就试试把这个话头拿来乱侃一番,就像庄子在《齐物论》中说的“予尝为汝妄言之,汝以妄听之”那样。 这个话头说白了,没有什么“一归何处”,只有“万法归一”!明白了吗?你只有真正归了“一”,到了境界,才能晓得“一归何处”。
谨此记住了,咱这里只有“万法归一”,没得“一归何处”!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也是只给你说要“得一”,什么“天得一”、“地得一”、“神得一”等等,都只是“得一”!
“得一”以后又是什么样?该怎么样?是什么样就什么样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。 到时候自然产生出的种种各状态(归处),自然而然就一切明白了。
常问怎样“得一”?那肯定就要实修啦!那怎么实修呢?常说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,目的都是为了“得一”。净土宗有净土宗的修法,它让你一念万念,万念一念,念念又念,一句“阿弥陀佛”念到底,这也是“归一”。等你得了“一”,自然也就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了。
常问怎样“得一”?那肯定就要实修啦!那怎么实修呢?常说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,目的都是为了“得一”。净土宗有净土宗的修法,它让你一念万念,万念一念,念念又念,一句“阿弥陀佛”念到底,这也是“归一”。等你得了“一”,自然也就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了。
要知道什么是“一”?要从自己的心和性上去体会这个“一”。然后“得一”,知道它以后要抓住它,要明白它,要得到它,要承担它。然后还要 “守一”,要使自己的心和性真正处于“守一”的状态,也就是“守中”的状态,那么自然也就达到了“无欲”的状态,进而也就能做到静而虚、动而直,最后当然就是“庶矣乎”,就是差不多达到与道相应相合的圣人境界啦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