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睡眠时,脑子只是一部分休息,另一部分还在活动。就此,人睡着了才会做梦。没有一个人不做梦,只是睡醒时已经忘了。如果对梦常有详细记忆的话,这个人的脑子就蛮特别了。
梦其实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反映射。我们白天有眼睛、耳朵、身体等感官综合起来帮助配合思想,当我们睡着时,眼睛、耳朵、身体都休息了,第六意识运作在 人睡着的时候,就变成了梦。有一些人在修道、打坐、冥想、练功时,把身体慢慢放松了,也会出现第六意识的境界。还有服用迷幻药、神经衰弱、精神病也会带来这种现像——Hallucinogenic state minor.
我们知道自己有思想、有感觉,这个是知性。当我们一觉醒过来就叫“睡醒了”,很快的,第二个东西呢?“思想”就跟着来了,但那只是【醒】而不是【觉】。那些思想都却是妄想,也可以叫浮想。这个妄想可分成三个阶段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‘过去’已经过去,‘未来’还没有来,讲到‘现在‘?‘现在’也马上已经没有了。
当你处于很宁静的境界时,妄想也比较少。忽然间一个“思想”来了,明白了一些事,这叫做【觉】。这个【觉】比【醒】中的妄想高得多了,是智能的初步作用,西方哲学叫做perception“直觉洞察”,也叫做“直观”。这当然是好的,但也是妄想。如果再没有这个妄想,过去已过去,未来还没有来,当下很空灵,没有直觉的妄想,这就叫“智能”、叫【般若】了。
我们知道自己有思想、有感觉,这个是知性。当我们一觉醒过来就叫“睡醒了”,很快的,第二个东西呢?“思想”就跟着来了,但那只是【醒】而不是【觉】。那些思想都却是妄想,也可以叫浮想。这个妄想可分成三个阶段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‘过去’已经过去,‘未来’还没有来,讲到‘现在‘?‘现在’也马上已经没有了。
当你处于很宁静的境界时,妄想也比较少。忽然间一个“思想”来了,明白了一些事,这叫做【觉】。这个【觉】比【醒】中的妄想高得多了,是智能的初步作用,西方哲学叫做perception“直觉洞察”,也叫做“直观”。这当然是好的,但也是妄想。如果再没有这个妄想,过去已过去,未来还没有来,当下很空灵,没有直觉的妄想,这就叫“智能”、叫【般若】了。
说到【般若】,就如佛学里一句话:“香象渡河,截断众流”,它比喻人的思想、情绪,是像水流一样连着的。香象就是象王,普通的象是两根象牙,菩萨骑的象王咧,却有六根象牙,体形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。象王渡过急流时,不转弯走,急流力量那么大,它用身体把急流切开。所以能“截断众流”不存虚妄。
你一旦身心空灵,就能进入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。你会流下眼泪,那个眼泪不是悲哀亦不是欢喜。唐代陈子昂有一句诗,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“独怆然而涕下”的【独】字,是没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空灵地在这里,这就是那大悲的境界,菩萨的大悲心。
试看当夜深人静时,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,非常宁静,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。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,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,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而然的打开,开窍了。心里的痛苦、烦恼什么也都没有了。有如那所谓“空山夜雨中,万籁皆无声”——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,别的什么 都没有。那是‘寂’和‘寞’的享受,是无价无量,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,纵使你奢尽荣华。在这种境界中,没有了身体,人和宇宙合一了。
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会懂得享受寂寞,不懂得寂寞的享受的只是个没灵没性的躯体。
你一旦身心空灵,就能进入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。你会流下眼泪,那个眼泪不是悲哀亦不是欢喜。唐代陈子昂有一句诗,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“独怆然而涕下”的【独】字,是没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空灵地在这里,这就是那大悲的境界,菩萨的大悲心。
试看当夜深人静时,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,非常宁静,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。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,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,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而然的打开,开窍了。心里的痛苦、烦恼什么也都没有了。有如那所谓“空山夜雨中,万籁皆无声”——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,别的什么 都没有。那是‘寂’和‘寞’的享受,是无价无量,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,纵使你奢尽荣华。在这种境界中,没有了身体,人和宇宙合一了。
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会懂得享受寂寞,不懂得寂寞的享受的只是个没灵没性的躯体。